沙沙资源网 影视娱乐 王树声大将,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王树声为什么能评上大将

王树声大将,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王树声为什么能评上大将

【最佳答案】

1.王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红军资格的革命战士入党后不久,就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逐渐开始领导岗位,在红军时期王树声又参与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从开始参加革命时期,黄麻起义时的一支十几人的小分队,到后来十万人之众的红四方面军。

王树声参与了从创建到壮大的过程,在红军时期又是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虽然在革命时期的战功不如其他几位大将的战功显赫,但是也可谓是劳苦功高。

2.1955年授衔的标准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资历,战功等来论功行赏,也不是按资排辈,在此次评衔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平衡各方面军,不能厚此薄彼,无论哪一方面军在革命的历史洪流中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王树声参与过红四方面军的创建与发展,担任过副总指挥,可以说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在十大将中,为了照顾红四方面军,而在当时,能够代表红四方面军的又几乎没有,所以王树声作为代表荣升大将。

扩展资料: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此次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前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其中将官设置为四级,即: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十大大将

下面是更多关于王树声大将的问答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市乘马岗人。无产阶级革,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类似,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和上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徐海东大将是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山头,平衡,照顾!没有多大的功劳也有苦劳,总要分一杯羹 王树声是中国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926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身遇危难,矢志不渝,一心向党,最后一路乞讨,历尽艰辛,辗转回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后为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0年6月,晋冀豫军区一分为二,分别组成太行、太岳军区,他改任太行军区专职副司令员兼人装力量动员部部长。他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他说:“职务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争名誉地位的权利。”在率领太行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参加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使地方武装同正规军的比例由1941年的77:100上升到1942年的200:100,从而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率部深入河南敌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立起了拥有300多万人口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一起在中原地区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原解放区的创建与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许光达几次危险任务中差点掉了脑袋 而且资格老 又是黄埔五期 但他自己也说自己没有和大家一样过草地吃树皮 而且给上级写信说自己没资格受大将 要求受上将 但是中央还是一致受他大将

王树声,鄂豫皖出红军猛曾任职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55授予大将军衔,后入选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是中共军史上的重要人物。不过,要仔细考察一下他的生平,就会发现还有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一面,王的能力和作为意外地与其名气不相称,几乎是十大将中唯一的一个。

1905年5月26日,王树声(原名王宏信)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比他早三个月还出生了一个邻村老乡,就是后来的共和国上将许世友。王树声出身于一个大家族,家境比较殷实,读私塾还算早,但18岁时才考入麻城县高等小学。在高小读书期间,王树声受任校长的堂兄王幼安(又名王宏文)影响,思想开始左倾,积极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两年后,王树声受聘在本乡教私塾,不久又担任了乘马岗区初等小学校长。1926年夏,北伐的国民革命浪潮席卷两湖,王树声在回乡发动革命的高小同学桂步蟾、徐其虚指引下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共同建立了乘马岗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桂步蟾、徐其虚后来都成为了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创建者,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看到革命的胜利。

1938年3月,王树声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不久,晋冀豫军区成立,王树声被任命为军区副司令员。在这一任上,王树声没怎么指挥过战斗,主要负责组建部队和后勤保障工作。1940年初,王树声又被任命为晋冀豫军区司令员。他组织军区部队参加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配合八路军129师主力痛击了顽军朱怀冰部。接着,他指挥军区部队及自卫队员、群众参加了白晋铁路破袭战。有限的几仗打完后,晋冀豫军区撤销,成立了太行军区,由129师兼军区机关,王树声改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动员武装部部长。在两年时间里,他协助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军区工作,组建部队,培养干部,训练民兵,筹措给养,活没少干,仗没打着,名没多出。

1942年7月,王树声赴延安整风学习。他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军事队队长。在此期间,王树声认识了有中央门诊部“一枝花”之誉的医生杨炬,开始了单相思。经过一帮老战友们的撮合,1944年9月14日,39岁的王树声和23岁的杨炬终于走到了一起。消息传出后,未来大将陈赓一蹦三跳跑到室外高处,双手窝成喇叭筒,大声地嚷起来:“陈氏广播电台,现在播送晚间新闻!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王树声和杨炬今晚要结婚喽!大家快来贺喜呀!噢!噢!”王树声又羞又气,撵上前去擂了他一拳头。

新婚未久,毛泽东亲自点将,要王树声率领一支部队南下中原,会合先期在那里活动的皮定钧、徐子荣部,组建河南军区,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于是,王树声告别新婚妻子,率队向豫西挺进。在豫西,王树声同鄂豫皖时期的老战友戴季英搭档,与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定钧、徐子荣部会合,组建起了河南军区。在此期间,王树声整顿队伍,肃清顽匪,石道镇拔点,攻打大冶镇,解放登封城,将豫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也干出了一定成绩。不过他和戴季英主张在伏牛山地区创建根据地,并向伏牛山进军,这算不上什么高明的主意。伏牛山地区是国民党军高树勋部盘踞的地区,一向和中共井水不犯河水。如果八路军执意进军伏牛山,只会加剧内战摩擦。好在高树勋不想和八路军开战,王树声、戴季英也见好就收,双方搞了统战关系。不久奉中共中央指示,河南军区转而采取向西防御、向东、向南进攻的方针,部队向豫中发展。另外,由于王树声、戴季英工作粗疏,在收编地方土顽武装时失之防范,对国民党特务的策反活动也一无所知,终于闹出了骇人听闻的“豫西事变”。致使上官子平、郭连杰两旅叛变,派到部队中的中共党政军干部仅排以上就被杀害了133人,损失惨重,影响极坏。派到上官子平旅的中共干部仅有3人生还,其中有一个团政委叫刘丰,此人后来当上了武汉军区政委和九大后的中央军委委员。没错,就是那个卷进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而被开除党籍的开国少将刘丰。

在豫西期间,由于财政和给养困难,王树声、戴季英等人多次提请中央为其解决财政经费和后勤物资。为此,中央指示北方局、晋察冀分局、平原分局和山东分局,在财政上帮助河南部队。并致电河南区党委,要求确定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财政原则。不过,也不是王树声等人不想自力更生,河南境内连年遭灾,又经过豫湘桂大战后已是十室九空,确实困难。加上河南军区创建时间不长,要自力更生也需要时间,短期内向中央要求帮助应未可厚非。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在际时,中央指示,决定建立鄂豫皖中央局,管理新四军第5师活动范围内的党政军及河南区党委与河南军区,王树声被任命为鄂豫皖中央局委员。然而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等人不愿意南下大别山,而要求河南军区部队北渡黄河去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央对此很是不满,明令其应向南与新四军第5师靠拢。9月,国民党军对豫西根据地发动了重点围剿。王树声等人不得不奉中央指示,率河南军区主力部队撤离豫西,南下桐柏,同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部及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会师,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原军区。王树声担任了中共中原局委员,并任第1纵队司令员,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原军区副司令员。

在中原军区期间,王树声指挥部队多次与国民党军摩擦作战,但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战绩。由于国民党军调集14个师部队企图在桐柏山区夹击消灭中原军区部队,中共中央一面与国民党方面谈判,一面指示中原军区部队可以一部分散转移,一部就地坚持。中原局经研究后,决定王树声、戴季英率第1纵队和第2纵队的359旅大部分干部向北向东转移,新四军第5师留在原地坚持。王树声等人又提出北移路线不好,应该向东转移。同时提出和平局面即将出现,不必急于转移,首先应南下大别山歼敌,同时做好东进皖东的准备。随后军区主力从桐柏山区东移,越过平汉路,于1946年1月初到达了大别山区的鄂豫边界,暂时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这时,中央发来通报,说国共和谈取得了进展,即将签署停战协定。中原局代理书记郑位三、中原局常委兼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中原局常委兼军区副司令员王震和王树声等人经研究后,致电中共中央,决定中原军区部队全部留原地坚持。当时中原军区主力如继续东进很快就可到达苏皖解放区,中共华东局和华中分局也已指示地方政府做好了接应准备,要是这样就没有了后来的中原被围困境。但由于当时“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气氛确实浓厚,连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也一时受到迷惑,更不要提下边的中高级指挥员了。中原军区主力继续留在中原,用刘少奇的话说,“望你们在最近一星期内计划控制较大的地区及若干城镇,以便在停战时刻到后,你们有较大地区立足及生存。”

中原军区部队不走了,很快又被国民党军包围压缩在了大别山麓的光山、罗山、经扶、礼山四县交界地区,方圆不过百里,人口仅40余万,粮食、财政均非常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原河南军区部队、新四军第5师、359旅部队均自谋生路,在当地征粮收税,造成了一定混乱。而中原局领导层意见也不统一,有立足于打的,有想谈判解决的,争论起来非常激烈。王震和王树声这两员二、四方面军的虎将,有一次甚至吵到要拔枪相向。拖到1946年6月,国共谈判最后破裂,国民党军对中共军队发起了蓄谋已久的全面围剿,中原军区首当其次。王树声与李先念、郑位三、王震、戴季英等率中原军区部队实施了震动全国的“中原突围”行动。其中王树声、刘子久等率第1纵队2个旅组成的南路军9000余人冒雨向西南突围,边战边走,越过平汉路,抢渡襄河,历经坎坷,终于在7月下旬到达鄂西北武当山麓的房县地区站站住了脚。这时中共中央指示王树声部不要北上陕甘宁或晋冀鲁豫解放区,而是坚持在鄂西北外线牵制敌人,配合内线部队作战。面对鄂西北地域狭小,生存困难的恶劣局面,多数部队指战员都心存疑惑,提出应继续北上陕甘宁或晋冀鲁豫。在北路突围的王震率359旅也接到中央要求其在陕南就地游击的电报,但全旅人员都要求回解放区,王震就带着他们一气打回了陕甘宁,不也保存了建制力量,受到了中央的热烈欢迎吗?而王树声则坚决执行了中央指示,率部与罗厚福、文敏生率领的江汉军区部队会师。之后成立了中共鄂西北区党委和鄂西北军区,王树声担任了中共鄂西北区党委书记、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区部队共10个团1万余人。

其后王树声等人领导创建鄂西北根据地,一面与前来清剿的国民党军周旋,一面克服经济困难,艰难建立政权。然而由于鄂西北条件实在不好,建立的政权都是零碎和不稳定的。王树声后来承认:“这些形式只是在半空悬着,而没有在群众中生根;另一方面过分刺激了敌人,引起敌人更大的注意。”本来1纵和江汉军区部队合兵后,是有相当战斗力的。而国民党军前来清剿的部队一路多只有1个团,是可以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的。但因就粮不易,加上怕目标大吸引敌人,王树声采取了避战策略,将部队以团为单位分散行动。这一决定被证明是个重大失误。部队分散后就打不了大仗,加上主观避战,导致大路被敌人主力封锁,走小路又遭到敌人尾追,一直摆脱不了困境。实际上尾追之敌多是营级左右的小股部队,只要敢于集中兵力战斗,完全可以将其各个击破打开局面。在分散行动的各团中,唯有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刘昌毅指挥的第7团看出了形势,坚持对小股追敌实施歼击,打了一些胜仗,缴获了部分粮食、弹药、被服、电台和地图,震摄了敌人,缓解了燃眉之急。然而这样长此下去,不能大量消灭敌人发展自己,也就始终不能在鄂西北站真正稳脚跟。

王树声在红军时期虽然是一员冲锋陷阵的勇将,但都是在许继慎、徐向前等人前后领导下进行作战,缺乏自己独挡一面指挥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的经历与经验。值此解放战争之初沧海横流的历史时期,如果王树声坚决敢战,指挥得当,在鄂西北能够大量歼敌打开局面,就如同为大将的粟裕在苏中所为那样,那么中原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局面都可大为改观,王树声本人的历史地位也必将与后来不同。可惜的是,仅在鄂西北一地的转战中,王树声就显出了判断不准、犹疑不定、束手怯战的重大弱点。其与粟裕指挥苏中之战的巨大差距,亦是一勇之夫与一方统帅间的差距。不要说是比不上粟裕,就是同在红四方面军出来的徐海东、许世友、王建安、陈锡联、韩先楚这些昔日下级,如果处在同样的环境下,那种绝地求生的反击能力也是远强于王树声的。解放战争,确实打出了一批将领,同时也淘汰了一批将领。

进入1946年冬季后,天寒地冻,敌人加强了封锁和清剿,鄂西北形势更加困难,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坚持到1947年2月,一些军分区已打光,连最能打的第7团也被打散,损失惨重。王树声又累又急,导致高血压病严重发作,继续履行指挥责任已很困难。为了应对困难局面,王树声带病主持召开会议,最后决定留少数部队坚持原地斗争,主力分路转移到外线作战;王树声、刘子久、文敏生、刘子厚等身体不好的人化装转移至华北解放区。区党委和军区最高领导王树声转移到后方的建议,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在形势危急关头,王树声未能领导打开局面,却再一次脱离部队转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央对他的评价。

1947年2月13日,王树声在警卫人员护送下秘密向东转移。一路经北山、应山、武汉、上海,于6月乘船到达山东解放区境内的诸城。8月初,王树声奉命赴冶陶晋察鲁豫军区医院养病,并与妻子杨炬团聚。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王树声病体已愈,奉中央命令再出中原,带领干部队随王宏坤、刘志坚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渡黄河南下进入大别山地区。之后在湖北麻城县福田河成立了鄂豫区党委、军区和行署,段君毅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区党委委员,郭天民任军区副司令员,刘子厚任行署主任,鄂豫军区下辖5个军分区。段君毅、王树声、郭天民、刘子厚等人一面分散部队,掩护土改,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一面指挥部队坚持内线战斗,配合刘邓大军主力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进攻。

至1948年2月下旬,刘邓大军主力已先后转出大别山到中原地区进行机动作战。在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领的野战军前指机关和主力北移前,邓小平找王树声、段君毅和刘子厚等人谈话,要求鄂豫军区部队独立坚持在大别山。有了前几次弃城折戟的教训,王树声这回是下了决心。他和段君毅等人整编地方武装,形成主力拳头,进入深山老林,避实击虚,昼夜与前来“扫荡”和“围剿”的国民党军周旋作战。王树声当时勉励部队说:“只要我们能在大别山坚持住,把敌人大量正规军牵制住,使我刘邓大军主力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将来全国胜利后,毛主席在功劳簿上也会给我们记上一份成绩!”

坚持到1948年夏季,华东野战军发起豫东战役,中原野战军发起襄樊战役,中原国民党军的部署完全被打乱,不得不从大别山抽调兵力北上支援。由此,鄂豫军区的敌情开始减轻。这时,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大别山根据地的急性土改也得到纠正,形势趋于稳定。王树声、郭天民等乘势集中主力部队,从山区转向平原作战,在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展开反攻。经过几个月作战,歼敌1000余人,并解放了当年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新县县城新集镇。淮海战役打响后,王树声指挥鄂豫军区部队四面出击,先后解放商城、固始、金寨、黄安等大小县城,将分散的大别山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为配合中野、华野主力作战,王树声指挥军区主力部队集结于固始地区,以防被围的国民党军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兵团突围南窜。最后,淮海战役取得全胜,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基本得到了解放。

1949年2月,为支援渡江作战,成立了鄂豫区支前司令部,王树声任司令员,段君毅任政治委员,鄂豫军区部队也按照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进行了统一整编。此后,王树声主要致力于剿匪反霸和筹措后勤给养的领导工作。5月,湖北军区正式成立,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宏坤任第一副司令员,王树声任第二副司令员。屈居于两位红四方面军时的下级之后,王树声并无什么特别的表示。这是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怨不得别人。后又成立了鄂豫皖边剿匪指挥部,并成立中共鄂豫皖边区联合剿匪工作委员会,王树声任司令员兼政委和边工委书记,统一领导大别山地区剿匪工作。经过3个月剿匪作战,共剿灭土匪1.2万人,取得了很大成绩。其间王树声旧病复发,常常低烧不止。上级来电要求他去武汉休养,可王树声什么也没有说,仍带病坚持工作,精神可嘉。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升为了湖北军区司令员,但仍属于中南军区下属的6个二级军区之一,地位并不高。1952年3月成立了荆江分洪委员会,李先念为主任委员,唐天际、刘斐为副主任委员,王树声为委员。同时成立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唐天际为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一个分洪治水工程,地位排名竟然列于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唐天际之后,这在十大将中是绝无仅有的。

1954年2月,王树声升任中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实际上,中央军委一直在酝酿全军实行军衔制,干部调整已经开始。王树声被任命的那个国防委员会委员没有什么含金量,但国防部副部长却很有讲究。除了国防部长彭德怀外,当时任命的7位副部长是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其中,黄克诚、谭政、萧劲光来自于红一方面军,萧克、李达、廖汉生来自于红二方面军(其中又分为二、六军团),唯有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应该说,王树声的地位上升进入国防部,是军内山头平衡的体现,这里已预示着后面授衔的结果。

1955年3月,王树声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当时总军械部是军委八大总部之一,但实际地位并不高。当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了军衔制。早在1952年干部评级时,王树声已被评为正兵团级,55年授衔主要按52年的干部评级来定。正兵团级的干部一般要被评为上将,然而评军衔是一个战功、资历、山头等因素的综合平衡工程,大将中必须要有一名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按说李先念的职务资历都够授大将,但他已转入行政系统工作,中央决定对其不授衔。而王树声是鄂豫皖苏区的创建者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既然总指挥徐向前已成为元帅中的红四方面军代表,李先念又不授衔,那么大将中舍王其谁?因此,王树声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另一位同为正兵团级的许光达,也成为了红二方面军(主要是红二军团)的代表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总军械部任上,王树声致力于全军武器装备的研究改善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说不上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也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功不可没。1959年9月,总军械部被撤销,国务院授命王树声专任国防部副部长。庐山会议后中央军委改组,王树声还成为了新一届中央军委委员。当年11月,王树声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党委第三书记。在军事科学院,王树声协助院长叶剑英元帅领导军事科学的研究工作,业务上努力钻研,为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对子女管得也很严,不愧是一个老革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和读者投稿,本站无法甄别投稿用户享有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站及时删除(serviceaffair#outlook.com #改成@)。https://www.shawanolakecottagemartzke.com/108834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