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资源网 影视娱乐 方振武,婺源历史大事件,。。。。。。。。。。。。。。。。。。

方振武,婺源历史大事件,。。。。。。。。。。。。。。。。。。

【最佳答案】

方振武:收复察哈尔的总司令

抗日英雄谱

方振武(1885-1941),抗日爱国将领。字叔平,安徽寿县人。安庆武堂毕业。曾在安徽新军中任队长。武昌起义爆发后投入革命军,参加了进攻南京的战役。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18年任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大队长。1924年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任直鲁联军别动队支队司令、补充旅旅长、二十四师师长。1925年12月脱离张宗昌,率部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后任国民军联军援陕副总指挥,第三方面军总司令。1928年隶属蒋介石指挥,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6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1929年因反对蒋介石被押,1931年获释后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方振武将军奋起抗日,在晋南组织了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向全国通电,北上抗日。5月26日,与冯玉祥、吉鸿昌共同在张家口联名发出通电,宣告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方振武任副总司令。6月20日,同盟军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率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同盟军连续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及黄旗营子等地。7月7日,吉鸿昌、方振武下达进攻察北重镇多伦的总攻击令。日军以飞机轰炸我攻城部队,经过五昼夜苦战,终于收复多伦,将日伪完全赶出察哈尔省。

在蒋、日军联合夹逼下,方振武将军被迫流亡国外。日军占领香港后又化装潜回广东,1941年12月在中山县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http://baike.baidu.com/view/55521.htm

下面是更多关于方振武的问答

方振武(1885—1941年),字叔平,名运策,寿县瓦埠镇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开始行伍生涯。当时,他受到民生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立志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曾先后参与徐锡麟举义和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被捕下狱,判解回籍,旋逃脱。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光复南京战斗,英勇作战,立下战功。民国2年随黄兴讨伐袁世凯,进军江苏,曾以一营士兵,与北洋军数千人激战七昼夜,身中娄弹。讨袁失败后,于年底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校,次年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

民国6年,他从日本回到广州,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民国10年秋,孙中山领兵北伐,他任北伐军大队长,率部挥戈北上,但因陈炯明叛变,北伐失败,他一度在张宗昌部任职,但当他认清张宗昌的军阀本质后,就毅然率问肥城起义,后加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担任第五军军长。民国16年5月,方振武任国民联军援陕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军总司令。他率部从五原出发,日夜兼程,赶赴咸阳,于猴儿寨大败吴佩孚所属刘镇华部,使被困8个月之久的杨虎成部和西安城得以解围。继而沿陇海路东进,攻占洛阳、郑州等地。

不久,方振琥部改编为第九方面军,脱离冯玉祥领导。民国17年,方振武部又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他任军团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入占被军阀盘踞的济南,后任济南卫戍司令。民国18年5月,方振武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在皖期间,革除积弊,精简节约,决心治理好家乡。他早就看清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面目,常与各派力量联系,从事反蒋活动。蒋获悉后,于是年9月以“开会”为由,电召他到南京,将他软禁。继而又将他加上手铐脚镣,投入汤山陆军监狱。直至“九一八”事变后,他才获得自由。

民国21年底,侵华日军铁蹄踏入热河,他决心“毁家纾难,抗日救国”,变卖全部财产,凑足10万元,献作抗战经费。与孟芸生一起,来到山西介休,集合旧部和其他抗日队伍,举行了著名的“绵山誓师”,成立抗日救国军,他任总指挥,通电全国,北上抗日。民国22年5月26日,与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成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他任同盟军前敌司令。在给养不足,装备恶劣的极端困难条件下,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相继收复了宝昌、沽源、多伦、商都、张北等失地。捷报传出,举国振奋。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以各种手段破坏同盟军的抗日爱国行动,与日、伪军相配合,大举进攻同盟军。在日、蒋夹击的严峻形势下,他和部分爱国将领发出通电,庄严表示:“正义所在,不辞汤火,光荣之死,甘于鼎镬。”“即仅余最后之一弹,亦必为抗日而牺牲。”抗日同盟军在冯玉祥辞去总司令职务后,由他代理总司令,与吉鸿昌将军领导部队,继续奋勇打击日本侵略军。不久,“民众抗日同盟军”改编为“抗日讨贼军”,兵分三路向开滦、冀东前进,9月20日进抵怀柔一带。同年10月,抗日讨贼军陷入日、伪、蒋三方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他被迫出走海外。

七七事变后,他回到国内,在桂林创办垦牧场,筹集资金购置枪支,准备重整抗日武装。不料遭到特务监视,他不得不出走香港。民国30年12月18日,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他重返内地,决心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卫国。刚入中山县境时,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仅说说日本吧:这么来日本都对我们做了一么

1894年——1899年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这次战争是由于日本用武力侵占朝鲜,并于7月偷袭中国海陆军而引起的。据日本中冢明教授19

94年7月22

日披露,他发现的历史资料证明,甲午战争完全是经日军周密策划后发动的侵略战争。这部历史资料记载,日军拘禁朝鲜国王后,强迫他请求日军将清朝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然后日军以此为借口,”向清国开战”。

1894年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与中国清朝北洋舰队在黄海交战,中国海军在海战中受挫。

1894年10月26日日军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并相继攻占大连、旅顺、营口,牛庄等地。

1894年11月22日清政府通过美国公使向日本提出媾和。

1895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17日中国战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下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1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自主”;(2)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万万两;(4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对日通商口岸;(5)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投资设立工厂;(6

)日本享有单方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等特权。在这项条约上签字的清朝政府代表为李鸿章,日本政府代表为伊藤博文。

1895年5月4日日本因俄、德、法等国的干涉,决定”放弃”辽东半岛。

1895年11月8日

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交还辽南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以白银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日本军队从辽东半岛撤出。

1896年3月-5月日本在沙市、厦门、苏州、杭州、重庆等地相继设立领事馆。

1896年7月21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1897年3月4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苏州日本租界协议书。

1897年5月13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杭州租界协议书。

1897年6月30日日本在辽宁牛庄设立领事馆。

1898年4月22日日本政府照会清朝政府,强迫清朝政府声明不割让福建予他国。24日,清朝政府复照日本政府,声明中国不割让福建予他国。

1898年7月16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汉口日本租界协议书。

1898年8月18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沙市日本租界协议书。

1898年8月29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

1899年4月28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福州日本租界协议书及其附件。

1899年10月25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厦门日本租界协议书及其附件。

1900年——1909年

1900年6月15日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遣25000名官兵,作为对义和团运动进行武装干涉的八国联军的主力。

1900年8月14日由日本等组成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00年8月24日日舰”和泉号”的陆战队在厦门登陆。28日,又从台湾派两个步兵连侵占厦门。

1901年4月3日日本在南京设立领事馆。

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等11国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天津、山海关沿线的12个地区,赔款白银4

.5亿万两,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1年9月24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重庆日本租界协议书。

1903年1月15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中日通商行船续约。

1903年4月24日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扩大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

1904年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10日,日俄战争爆发。12日,清朝政府宣布对日俄战争保持中立。俄国战败,1

905年9月5

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根据和约规定,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惜权和”南满”铁路(长春至旅顺)的干线、支线及其沿线属地上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1905年4月4日日本在长沙设立领事馆。

1905年10月17日日本在辽阳设立关东总督府。

1905年12月22日

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东三省事宜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同意根据日俄朴茨茅斯和约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租借地转让给日本,并在中国东三省增加开放城市和港口,安东和奉天之间军用铁路由日本经营,禁止修建与”满铁”平行的线路。

1906年5月-11月日本先后在安东、奉天、广东新民设立领事馆。

1906年11月26日日本设立”南满洲铁道公司”(简称”满铁”)。

1906年12月5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日本归还营口的协议。营口是在日俄战争时被日本占领的。

1907年2月9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扩大汉口日本租界协议书。

1907年3月-11月日本先后在哈尔滨、吉林、南京、汕头、长春设立领事馆。

1907年4月15日

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有关新奉(新民-奉天)和吉长(吉林-长春)铁路的协议。据此,清朝政府将以高价收买日本所营新奉铁路,并向日本

借款修建吉长铁路。

1907年5月30日

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有关设立大连海关协定。协定规定,由日本人任税务司长;从海路运进大连的货物,不征进口税;经旅大运往中国内地的货物,要征收进口税。

1907年6月28日清朝政府通知日本,同意根据1905

年中日关于东三省事宜条约,开放风凰城、辽阳、宁古塔、珲春、三姓、海拉尔、爱辉等7个城市。

1908年3月13日日本就日本私运军火船第二”辰丸”号在澳门海面被清舰扣留一事,向清朝政府递交备忘录。3月15

日,清朝政府决定致歉和赔偿损失。这一事件激起广东等各地人民的不满,掀起抵制日货运动一年之久。

1908年9月10日日本在辽阳、铁岭设立领事馆。

1909年9月4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有关间岛问题协议,规定开放吉林省的龙井等地。同日

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有关东三省5个问题的协定,承认日本政府在抚顺、烟台两地的采煤权;安春铁路沿线及”南满”铁路干线的矿务,由中日两国合办

;承认大石桥至营口铁路为”南满”铁路支线等。

1909年11月4日日本在吉林省龙井设立间岛总领事馆。

1910年——1919年

1910年2月9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两国邮政关系协议。清政府承认日本政府在中国设邮局的合法性。

1910年3月24日杭州发生与日本商人冲突事件,有7家日本商店被毁。6月8日,清朝政府赔款白银1万两。

1910年4月4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有关架设鸭绿江铁桥协议。

1911年10月16日日本外相内田康哉指令日本驻清公使通知清朝政府,日本将供应付伐辛亥革命所需武器弹药。

1911年11月25日日本天皇批准出兵干涉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2年1月中国革命政府向三井物产会社借款30万日元,购买武器。

1913年10月5日中日双方就修建”满蒙铁路”问题交换公文。

1913年10月6日日本政府承认中华民国。

1914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把中国山东省的胶州租借地无条件转让给日本。

1914年8月17日日本铁道守备队在郑家屯附近与中国警察发生冲突,日本向该地进驻一个连的军队。

1914年9月2日-11月7日日军先后占领了山东的龙口、潍县、青岛等地,占领胶州湾及胶济铁路全线。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袁世凯,针对中国政府要求日军撤出山东的照会,提出了秘密条款,共有5号,分为21

条,即”二十一”条。其5号的主要内容有:(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2

)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延长为99年,承认日本在”南满”及东蒙的特权;(3

)将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4)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5

)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日本在武昌、九江、南昌和潮州之间有修筑铁路权等。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除对第5号声明”容日后协商”及第4

号用命令宣布外,与日本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

1915年7月14日日本在九江、济南设立领事馆。

1915年8月6日中日就重新设立青岛中国海关问题签订协议。

1916年8月13日日军非法进驻郑家屯,与奉天28师发生冲突,即郑家屯事件。

1917年2月-3月日本在赤峰、通化设立领事馆。

1917年11月2日

日、美双方就中国问题交换公文(兰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日本尊重美国提出的中国”门户开放”、”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11

月9日,中国通知日、美两国,中国不受其协定的约束。

1918年1月日本”满铁”开始管理吉林-长春铁路。

1918年5月16日

日本政府与段祺瑞政府签订日华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要求中国陆军与日本陆军共同向苏联后贝加尔州及黑龙州出兵,并给日军提供方便。

1918年6月-8月日本在郑家屯、成都设立领事馆。

1918年8月8日日驻华公使向北京段祺瑞政府提议共同向满洲里方面出兵,北京政府表示同意。

1919年1月27日凡尔赛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特权。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展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9月9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北京政府的徐世昌提供财政支援。

1919年9月29日日本在湖北宜昌设立领事馆。

1920年——1929年

1921年5月13日日内阁会议决定从山东铁路沿线撤军。

1921年5月17日日内阁决定支援张作霖,以确保日本在满蒙的利益。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等9

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会议共签订了7个条约和协定,主要的条约有:(1

)共同镇压远东人民,首先是镇压中国人民,为此美、英、法、日签订《四国公约》;(2

)争夺海上霸权,按一定比例规定海军力量的美、英、日、法、意《五国公约》;(3

)根据美国的《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的原则,共同掠夺中国的《九国公约》等。会议期间,中日签订了关于解决山东悬案协定,规定胶济铁路由中国借款赎回,胶济租借地及附近地区归还中国;开放胶州租借地为万国商埠。

1922年1月-12月日本在芜溯、张家口、满洲里设立领事馆,在青岛设总领事馆。

1923年1月日本和中国商定给胶济铁路证券贷款4000万日元。

1923年3月中国驻日代理公使向日本外相提出废除二十一条,日本拒绝。中国各地相继示威游行,要求收回旅大。

1923年6月日本水兵在长沙枪杀示威的码头工人,造成惨案。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成为”五(三竖一横)”运动的导火线。

1926年3月12日日本4艘驱逐舰驶入大沽口,配合直、奉军阀进攻天津,反对以冯玉祥为首的临时政府。

1927年3月24日日、美、英、法、意等国军舰炮轰北伐军业已占领的南京,死伤两千多人,造成南京事件。

1927年4月6日日本币原外相指令其驻华公使,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南京事件。4月11日,日、美、英、法、意5

国驻武汉领事反诬北伐军造成南京事件,要求处分肇事者,被武汉政府拒绝。

1927年4月22日

日首相田中义一发表施政演说,叫嚷对”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不能置之不理”,并指示日公使,对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蒋介石予以”道义声援”。

1927年5月28日日政府发表出兵山东的声明。从旅顺调遣陆军约2000人到青岛。上海等地掀起反对日本侵占山东、抵制日货运动,9

月,日本被迫从山东撤军。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政府在东京举行东方会议。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于7月25

日呈送日皇一个秘密奏折说:”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洲及蒙古。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必先征服中国……当吾人得以统治中国全部资源之后,吾人将更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及中小亚细亚以至欧洲”。

1927年8月15日日本外务省政务次官森格、关东军司令官和日本驻华外交官在大连开会。决定以300

万日元贷款的条件,唆使张作霖取缔排日运动。

1927年10月13日-11月8日蒋介石访问日本。11月5日,与田中义一首相会谈,蒋要求日本协助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1927年12月13日日、英派遣军舰掩护广东的李福林反动军队,镇压广州起义。

1928年4月19日日本政府决定第二次出兵山东,并向第六师团发布动员会。2日,发表向山东再次出兵的声明。

1928年5月3日日军向济南发动进攻,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日军在济南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

多人,造成”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同年10月,中日就此惨案举行谈判,1929年3月29

日达成协议:由中日双方组成调查委员会,就地调查解决,南京政府负责保护在华日本人之生命财产安全;协定换文两个月后,日军撤出山东。

1928年5月18日

日本分别通知北平和南京当局,重申”如战争波及满洲时,为了维持治安,将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北京的张作霖和南京国民政府对此表示抗议。

1928年6月4日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军阀混战中失利,在被迫从北京乘火车撤回东北的途中,经过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弹炸死,是为”皇姑屯事件”。

1928年12月29日东三省保安司令张学良决定东三省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以示由国民政府统一中国,日本表示抗议。

1929年6月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承认南京国民政府。

1930年——1939年

1930年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正式签订。根据协定,日本仍享有优惠国待遇;中国国民政府获得关税自主权,但又规定对110

种进口的日货暂不加税。

1931年2月日本在郑州设立领事馆。

1931年7月初日本制造万宝山惨案。日军在长春县万宝山地区强迫朝鲜侨民挖掘良田引水修坝,枪杀和逮捕当地农民。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1

9日,日军侵占沈阳。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更加得手,迅速进攻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又称上海事变)。28

日夜间,日军向上海闸北发动进攻。驻防上海的中国十九路军奋起反击,开始了淞沪抗战。日军遭到沉重打击,死伤万余人,4

度更换司令。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淞沪抗战遭到破坏。3月初,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3月24

日,在美、英、法、意等国的干预下,日本与中国国民政府在上海开始停战谈判。5月5

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又称《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安亭、昆山、苏州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可进驻”若干”军队。

1932年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10

日,溥仪致函关东军司令,”委托”日军维持国防和

治安、管理铁路,并聘请日本顾问。

1932年3月13日

蒋介石就伪”满洲国”的成立发表谈话说,”东北成立伪国,完全为日方一手包办。政府虽痛恨溥仪等等为傀儡,但如讨伐,即难免扩大战争,考虑结果,暂不颁讨伐令”,继续执行其不抵抗政策。

1932年3月16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宣称:伪”满洲国”的”一切政令”,须经过驻地的日本军部及特务机关许可,方能实行。

1933年3月日本和伪满政府签订”委任经营合同”,将伪满所有铁路及铁路所属全部财产,交给”满铁”。

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大举进攻长城各口。东北军曾在长城一带抗击日军,后因蒋介石镇压抗日运动,使日军长驱进犯滦平地区,直逼平津。

1933年5月31日

中国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塘沽协定》。根据协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今通县)、香河、宝抵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并划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力非武装区,这样,中国国民政府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便利于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1933年7月-10月中国国民政府和日本密谋联合”围剿”滦东抗日武装力量,进攻方振武、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

1933年10月8日-24日

日本为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派代表与中方代表在北平、南京、东京多次会谈。国民政府答应与伪满通车、通邮,并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1933年12月11日4艘日舰开入福建马江,协同蒋介石军队占领厦门,镇压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的抗日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

1934年3月1日伪满政府和日本政府就伪满实行帝政交换公文。同日,”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在长春称帝,年号”康德”。

1934年4月17日

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以对记者谈话方式发表对华政策的”非正式声明”,说日本在中国有”特殊地位”,不容许其他国家对华采取共同行动;维持”东亚和平秩序”为日本单独的权力,无须他国干涉;如果中国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日本唯有加以排斥,如果各国暗助中国抗击日本,日本亦不得不反对。

1934年10月21日

日本召开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五相会议,决定调整日华关系,”实现日、满、华三国互助合作”,使中国放弃反日政策,根绝排日运动。

1935年1月22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国会发表演讲,说要与中国”亲善”。日驻华使节据此于29日、30日先后会见汪精卫、蒋介石。2

月22

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认为广田”有诚意”,表示要”制裁反日行为,以示信谊”。其后,汪精卫也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中日间纠纷,并派王宠惠赴日会谈。2月2

7日,蒋、汪联名训令严禁反日活动。

1935年5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宣布,双方外交关系由公使级晋升为大使级。

1935年5月29日

日本天津驻军参谋长酒井借口中国国民政府援助义勇军孙永勤部队,向国民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掌握在华北的实际统治权,同时从东北调遣日军入关进行武力威胁。

1935年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正式提出备忘录(日文为觉书),限3

日答复。

1935年7月6日

何应钦在与日方秘密会谈后,复函梅津表示接受全部条件,通称《何梅协定》。根据协定,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禁止中国人民进行

抗日活动。

1935年10月-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10月22月,日本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据县城。11月7

日,策动宋哲元等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1月25日,策动殷汝耕等汉奸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脱离南京政府。12月18

日,南京国民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反而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宋哲元任会长,以适应日本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1936年1月21日日本广田弘毅外相发表对华三原则的演说,这三原则为:”日中提携、承认满洲国、共同防共”。

1936年5月6日

日本和伪冀察政委会秘密签订华北防共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得进驻冀察两省,日军驻扎华北铁路沿线,日本派人担任伪军的政治和军事顾

问。

1936年5月12日在关东军的支持下,以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为首的内蒙少数上层分子,成立伪蒙古军政府。

1936年11月23日

绥远驻军傅作义等部奋起抗击侵犯绥远省东北区的日本侵略军,收复百灵届(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这一事件被称为”绥远事

件”。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的努力调停下和平懈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7

日,关东军发表声明,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防共政策。同日,日本外相声称,南京国民政府”如与张学良、杨虎城妥协,日本政府不能置之不理”。

1937年4月6日

日本外相、藏相、陆相、海相决定”对华政策”和”华北问题指导方针”主要内容是使南京政府逐步放弃容共。依赖欧美的政策,促其接近日本,特别是在华北主动协助实现”日、满、华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攻宛平城和进攻城外的卢沟桥,挑起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在全国人民抗日浪潮的影响下,当地中国驻军第29

军奋起抗战。从此,中国人民展开了全面抗成。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

1937年7月19日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军事委员会会议,决定对日作战。

1937年7月28日日军开始对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宋哲元等退出北平,日军侵占北平。

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日本官兵2

人在上海虹桥军用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上海守军在上海人民积极支援下奋起抵抗。这一事件还严重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和蒋介石的统治,国民政府被迫实行抗战。

1937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严惩南京政府的声明。日本海军首次出动飞机轰炸南京。

1937年8月15日中国政府颁布对日抗战总动员会。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9月5日日本海军发表封锁全中国沿岸宣言。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与日军板垣师团4000

余人作战,歼灭日军三千多人,俘战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是为”平型关战役”。这一胜利打击了日军的气焰。1937年11月11日

日军攻占上海。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被杀害者达三十万人之多。

1938年1月16日日本近卫文磨首相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对华声明(第一次近卫声明)。声明说,”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之中国新政权之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第10师团向台几庄发动进攻。4月3日,中国军队以40万优势兵力,包围进攻台几庄之敌,并击退由临沂增援之敌第5师团一部,至4月6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两万余人的胜利。

1938年3月28日在日本扶植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为”行政院长”。

1938年6月24日

日本召开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五相会议,决定”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导方针”:集中国力直接解决”支那事变”,”在本年内实现战争目的”。

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东。

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三镇。

1938年11月3日日本近卫文(上麻下吕)首相发表”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第二次近卫声明)。

1938年11月20日

高崇武、梅思平同日本影佐大校在上海签订以反共卖国为内容的”日华协议记录”。协议规定,日本政府将此”协议记录”发表后,汪精卫等人应立即同蒋介石断绝关系,并声明为建设东亚新秩序实现日华合作和执行反共政策,在适当时机建立新政府。

1938年11月26日日军占领深圳。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从重庆逃到河内。20日,汪在河内发表声明向日本投降。

1938年12月22日

日本近卫首相发表”近卫三原则声明(第三次近卫声明)”,强调要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要和”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向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1939年2月10日日军在海南岛登陆。

1939年5月31日

汪精卫到达日本。在日期间,与日本首相平沼骐一郎和陆军、海军、外务、大藏等大臣举行会谈,汪在会谈中表示将”号召国民党及其他各党派和无党派同志,设想在南京成立推行和平方针的国民政府”。

1939年6月6日

日本”五相”(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会议决定成立”中国新中央政府”的方针。同时策动蒋介石投降,说蒋介石”亦可参加新政府”。

1939年9月20日日本大本营命令设立”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西尾寿造大将任总司令。

1940年——1949年

1940年3月12日汪精卫在上海发表”和平建国宣言”,要求蒋介石参加汪伪政府。

人物重大历史事件1933年长城抗战大

1月1日 日军步、炮兵3000余人,军支援下向山海关进攻,山海关防爆发。被我守军步兵第9旅第626团击退。

1月3日 日陆海空军再次联合向山海关猛攻。南门守军626团第1营奋勇抵抗。该营营长安德馨少校以下全部为国捐躯。626团余部与日军激烈巷战后,于15日突出重围。山海关陷落。

1月4日

国民政府对日本政府发出《山海关事件抗议书》。

1月5日 国民政府发表关于“山海关事件”宣言,望国际联盟迅速制裁日本侵略。

1月8日 大批日军抵达山海关,准备以5个师团的兵力向西入侵。 日军陆战队在秦皇岛陆。

1月10日 日军进攻九门口要塞。

1月12日 九门口失陷。

1月16日 热河义勇军进攻通辽。

1月21日 日军进攻石门寨。

1月22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再次照会日本住华大使,要求撤退山海关日军。

1月28日 日军在锦州设立总指挥部。

2月11日 日军袭击开鲁,我守军予以反击。

2月13日 日军大举进攻阜新。

2月17日 日军下达进攻热河的作战命令。

2月18日 张学良抵达热河,与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联合发表决心守土的抗日通电。

2月20日 伪满洲国任命张景惠为攻热总司令,张海鹏为前敌总指挥。

2月21日 日军开始向热河发起总攻。

2月25日 我守军在朝阳、凌南一带与日军激战。 日军从通辽、绥中基地分3路进攻长城北部和东部整个地区,以及沿长城的一切重要关隘。

3月2日 日军侵占赤峰,双方激战开始。

3月3日 日军进军承德,汤玉麟率部不战而退至滦平,承德失陷。 万福林部退入喜峰口,张作相部退入古北口,热河失陷。

3月6日 蒋介石飞汉口,当晚乘专车北上保定,与宋子文、张学良晤商抗日问题。 喜峰口守军与日军激战中。

3月7日 国民政府国务会议决议:汤玉麟放弃职守,贻误军机,停职查办。 张学良电国民政府引咎辞职。

3月8日 第29军奉命接喜峰口防务,第37师109旅星夜向喜峰口急进。

日军猛攻古北口,战事激烈。我第2、第25师向古北口挺进。 国民政府明令通缉汤玉麟。 3月9日 蒋介石抵达保定,当日约见张学良并召集军事会议,准张学良辞去所兼各职,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代理北平分会委员长。 我109旅一部赶至喜峰口接防之际,恰遇日军进攻,并占领高地。我团长王长海临危不惧,亲率官兵冲锋肉搏达数小时,砍死日军约几百名。我军伤亡营长以下约400名。

3月10日 凌晨1时,我109旅218团团副孙儒鑫和营长王昆山各率一部,分路绕袭敌后,悉用大刀砍杀敌军500多名。激战中,我109旅旅长赵登禹负伤,营长王宝良等8名军官殉国,计官兵共伤亡500余名。

王以哲率领的67军在古北口外与日军激战。 3月11日 古北口敌我激战中,我第25师师长关麟征四处负伤。 夜11时,29军组织了由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旅长率领的夜袭绕攻队,分三路夜袭日军,战至天明,大获全胜,敌炮兵司令官等皆被我砍杀,敌伤亡计3000名以上。

3月12日 古北口失陷,守军退至南天门及其左右,占领阵地。

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兼代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

3月16日 日军进攻界岭口,并进入长城内郭家厂、石家口一带。我地32军一部与敌激战,而后形成对峙。

日军向罗文峪发动猛烈进攻。我暂编第2师师长刘汝明亲临第一线指挥,自中午激战至晚9时。计毙敌千余,我伤亡官兵700余人。

3月19日 蒋介石在保定召见第29军军长宋哲元,嘉勉29军等部战绩。

3月21日 财政部长孔祥熙代表蒋介石到喜峰口慰劳29军将士。

3月27日 日本政府正式通告退出国际联盟。

4月10日 日军再次向长城各口发起总攻。

4月11日 日军侵占冷口。

4月15日 日军增兵续攻喜峰口的滦阳城。宋哲元部连日激战,伤亡甚大。

4月16日 晚,日军侵占北戴河、昌黎。

4月18日 滦东各县沦陷。

4月20日 日军猛攻南天门阵地,第17军与之激战。

4月23日 滦河西岸中国守军全线反攻,收复卢龙、迁安等地。

4月25日 滦东日军向后撤退,中国军队向昌黎、建昌营推进。

4月26日 南天门我军与敌已激战5昼夜,双方伤亡惨重。

4月29日 何柱国部攻克北戴河。

多伦失守。

4月30日 北平军分会调傅作义部,由张家口开往昌平集结待命。

5月4日 行政院设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黄郛为委员长,与日方谈判停战。

5月7日 日军进攻抚宁。

5月14日 日军侵占滦洲县。

5月16日 唐山失陷。

日军千余人围攻遵化县城,我106师团长王淦尘率部据城抵抗,激战通宵,伤亡殆尽。

5月20日 日机10余架飞北平、天津上空侦察示威。

5月23日 傅作义部59军在怀柔城西,与日军竟日血战。

5月24日 日军侵占宁河。

5月25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北平津告民众书》。

5月26日 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

5月28日 南天门我第2师、83师与日军鏖战,最后不得不放弃南天门阵地。

抗日同盟军发出布告:联合忠勇将士保卫察哈尓省。

5月29日 中日双方交战部队各向后撤30里,以进行和谈。

国民政府与日本关于华北停战问题,口头上达成“谅解”。

5月30日 中日代表就华北停战问题在塘沽开始谈判。

5月31日 《塘沽停战协定》签订。

安史名人:

先秦两代

管仲 庄子 甘罗 范增 英布 张良文翁 桓谭 桓荣 华陀 左慈刘馥

魏晋

曹操 周瑜 小乔 桓范 曹洪 曹仁 鲁肃 吕蒙 曹真 曹丕 曹植 嵇康王蕃刘伶

恒温 桓伊 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 何敬容

隋唐

耿询 汪华 汪伦 张籍 李绅 杜荀鹤 陈抟曹霸

五代十国

朱温 朱友贞 杨行密

陈翥 包拯 高太后 李公麟 方腊 吕本中 宗杲张孝祥 罗愿 吕祖谦 吴潜胡仔

胡舜陟 毕升 梅尧臣 鲁宗道

元明

朱升 李善长 汤和 朱元璋 常遇春 徐达胡惟庸 蓝玉 沐英 朱棣 朱权程繁政

汪机 傅友德 邓愈 何震 胡宗宪 朱有 汪道昆 许国 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

左光斗 胡正言 阮大铖 吴应箕

萧云从 汤鹏 杨光先 弘仁 方以智 钱澄之查士标 汪昂 施闰章 梅清梅文鼎

张英 戴名世 方苞 方观承 张廷玉 汪士慎 程兰如 刘大 戴震鲍廷博姚鼐

罗聘 邓石如 曹振镛 王贞仪 高朗亭 包世臣 郑复光 姚莹王茂荫张乐行

张守禹 程长庚 胡光墉 年羹尧 李鸿章 张树声 刘瑞芬 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 汪莱

近代

杨文会 周馥 吴汝纶 杨月楼 孙多森 程家柽吴樾 范传甲 施从云吴谷

宋玉琳 张汇滔 倪映典 韩伯棠 詹天佑

李经方 段祺瑞 周学熙 倪嗣冲 徐谦 许世英 叶春善 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

张敬尧 陈独秀 冯玉祥 孙多钰 方振武 朱蕴山 刘文典 梅光迪

当代

黄宾虹 柏文蔚 汪孟邹 方振武 王亚樵张治中 陶行知 胡适 张恨水

朱光潜 陈延年 王步文 林散之 李克农 阿英 田间 蒋光慈 乔年 刘开渠

戴安澜 王稼祥 赵朴初 吴作人 张曙 黄镇 侯学煜 姚依林 杨振宁 邓稼先

严凤英 胡锦涛 吴邦国 内容简: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朝廷为便于统治,析休宁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于农历正月初八日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隶歙州。 ○乾符四年(877),黄巢起义军攻入县城。次年又至。 ○天复元年(901),县治由清华迁弦高。 ○宋绍兴元年(1131),岳飞征讨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朝廷为便于统治,宁县之回玉乡和乐平县之怀金乡,于农历正月初八日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隶歙州。 

○乾符四年(877),黄巢起义军攻入县城。次年又至。 

○天复元年(901),县治由清华迁弦高。 

○宋绍兴元年(1131),岳飞征讨李成经过婺源。 

○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两次攻占婺源州城。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兵攻占州城,婺源归顺朱元璋部。 

○明嘉靖十七年(1538),虎群至境,死伤200余人。 

○清咸丰五年(1856),太平天国起义军攻至县境,二月二十八日占领县城。

○咸丰十一年(1861),闽浙总督左宗棠领兵征剿太平天国起义军,于六月八日到婺源,坐镇指挥近两个月。 

○民国四年(1915),婺源绿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成国和平博览会”上展出,获金牌奖。 

○十一年(1922)六月,国民革命军粤军司令方振武率部千余人经过婺源。 

○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县政府征壮丁数千人兴筑婺源至白沙关公路,次年六月草率完工。 ○二十三年(1934)九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决定,婺源划隶江西。 

○九月三十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部进入婺源,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 

○二十五年(1936),“甲路纸伞”被选为国际博览会展品。 

○ 二十六年(1937)一月,县政府征民工数千人,兴筑婺源至景德镇公路。次年七月六日试通车。 

○ 三十五年(1946)一月,婺源县参议会成立。此后,参议会以婺源贯隶安徽为由,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上层关系促使国民党内政部派员来婺勘察。 

○三十六年(1947)八月十六日,婺源划回安徽。

○1949年5月1日,婺源宣告解放。同月将婺源划隶江西浮梁专区。 

○1952年10月,浮梁专区撤消,婺源改隶上饶专区。 

○1967年6月,突击修建婺源至休宁公路,12月23日峻工通车。

○1982年,婺源“茗眉”绿茶,参加全国名茶评选会评选,名列第六位。 

○1986年8月,在婺源参加国家文物鉴定会的专家,称赞婺源博物馆为“全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 

○1988年5月25日,林业部批复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江西省婺源县灵岩森林公园。

○同年,婺源绿茶的“特珍特级”、“特珍一级”和“雨茶一级”3个产品,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同年,婺源产龙尾砚获中国工世美术“百花奖”。

○1989年,婺源绿茶“灵岩剑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国家级名茶”称号。 

○1999年,“AA级大鄣山茶”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有机茶”荣获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金奖。

○2001年,举办首届“婺源‘五.一’民俗风情展示周”,旅游人次近六万。 

洪秀全祖居婺源

   据婺源县旧志与《洪氏宗谱》记载,清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其祖居是婺源。

  《洪氏宗谱》中记载:唐代,洪氏二十七世祖洪延寿(官至长史),自安徽歙县篁墩迁婺源黄荆墩(后为浙源乡轮溪村,今之鄣山乡车田村)定居。广明间(880~881),洪氏二十九世祖洪古雅(官至大司农)的次子洪玉,因黄巢起义避居乐平枫木桥;再经十四或十六世,其后裔洪贵生又迁潮州(今广东)丰顺县汤田布心定居。洪秀全是潮州洪氏世系的第十六世。洪秀全祖先洪氏二十六世祖洪师敏、二十七世祖洪延寿、二十八世祖洪汉宗、二十九世祖洪古雅墓葬均在婺源。今鄣山乡车田一带洪姓居民均属洪延寿后裔。 百度百科很详细绍,http://baike.baidu.com/view/20746.htm

相信无论历史如何评价,你看了就有你自己的理 1933年8月15日,中华民国将领梁华盛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山上建胜利纪念亭。

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和读者投稿,本站无法甄别投稿用户享有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站及时删除(serviceaffair#outlook.com #改成@)。https://www.shawanolakecottagemartzke.com/1084528.html
返回顶部